简体:法曲
繁体:法曲
拼音:fa qu
读音:fǎ qǔ
英语:Fa Ch′ü
近义词:
反义词:
单字解释:法 曲
造句:法曲造句
组词,组成语:法 曲
法曲解释
法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:辞书
1:《新唐书.礼乐志》、《唐会要.卷三十四》、《乐府杂录》。
2:乐舞种类名。一、道教寺庙所演奏之乐曲称「法曲」;又称「法乐」;二、用于佛教法会之乐曲;三、隋唐时代「燕乐」的一种。其乐曲结构同「大曲」;原为含有西域音乐成份之外来乐舞传入中原后与汉民族之「清商乐」相结合至梁时代即有「法乐」之名。之后发展为隋朝之「法曲」。其声音清而近雅。演奏乐器有饶、钹、钟、磬、幢箫、琵琶等。演奏时金石丝竹以次而作。唐玄宗长于音律又酷爱「法曲」曾于开元二十四年下令:「道调、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。」。也曾选「坐部伎」子弟三百人在「梨园」培训。唐文宗开成三年四月改「法曲」为「仙韶曲」乃以伶官所处为仙韶院故名。中唐以后「法曲」渐衰。唐朝最有名之法曲当首推《霓裳羽衣舞》。
法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:辞典修订版
1: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。最早见于东晋的《法显传》。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。《新唐书.卷二二.礼乐志十二》:「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。」唐玄宗设梨园法部所奏乐曲称为「法曲」。清.汪兆镛〈忆旧游.隐林梢半角〉词:「留连感古今问法曲南薰遗响谁传?」